找到相关内容500篇,用时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宗大义

    一切众生,悉具佛性,性相常住,一色一香,无非中道,理性虽具,因缺乏解行,故无法证得。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之道,通达解了,一切成佛。三观行即佛。不唯解知名字,更进而依教修行...故名空谛。又以诸法虽空,不可得,由此假观照之,则能谛了性具诸法,历历宛然,故名假谛。诸法本来,不离二边,不即二边,由此中观观之,则能谛了诸法,非真非俗,即真即俗,圆融无碍,不可思议,故名中观,此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247679.html
  • 密宗大义

    藉著观想本尊功德力,将自己之意业,转成如来之意密,藉著结手印之功德力,将自己之身业,转成如来之身密,藉著持之功德力,将自己之口业,转成如来之口密。藉著此三密加持之作用,一切众生,成佛,一切国土,成净土。  此宗主张即身成佛,一切众生当体六大,当相四曼,当用三密。各各本具有如来之性德,即身是大日如来之觉位,但为无明烦恼所掩盖,不自觉知。若入真言密藏,手作印契,口诵真言,心住三摩地,三密加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3447685.html
  • 文殊菩萨的传说

    尼泊尔的一个传说   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见于大乘(即大乘佛教,它强调一切众生成佛,一切修行应以自利 利他并重,是“善萨”之道,认为自己的教法最胜,故自称大乘)经典,所以古代有不少从日本、印度、 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来的高僧朝拜五台山。因此,在日本、印度、斯里兰卡、缅甸、尼泊尔等许多 国家,五台山也享有盛名。据尼泊尔有一个古老传说:加满教(尼泊尔的首都)山谷地区,原是一个大 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21449631.html
  • 十法界之四圣法界与一真法界图

    二、名字即佛,或从知识处,或由经典中,得闻即心本具不生不灭的佛性,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为佛法,一切众生,成佛,点头会意,豁尔有悟,故名名字即佛。 三、观行即佛,这是圆教五品外凡位...具的真如佛性,入妙觉位而成佛,故名究竟即佛。请参见附表说明十种位阶,及六种即佛。      (十种位阶)         (六种即佛)      1 凡夫位(对于佛法,闻信全无)────理 即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1053024.html
  •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鸠摩罗什和真谛

    华经》、《光赞般若经》最有名。《正法华经》在鸠摩罗什译出《法华经》之前十分流行,主张一切众生成佛,并且塑造出能够在现实世界解救众生苦难的光世音(后世译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受到佛教徒的欢迎。《光...般若中观之学,又较早地接触法显译的六卷本的《大般泥洹经》,对其中所说的佛身长在,“一切众生,有佛性;有佛性,学得成佛”的内容,尤感兴趣。但此经也明确地说,“一阐提”(或“阿阐提”,善根灭绝的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3755023.html
  • 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

    》、《楞伽经》等大乘经典。这些经典虽也宣传空的思想,但又增加新的内容,一方面对大众部的“心性本净”思想作了重大发展,主张一切众生先天就具有佛性(成佛的内在依据或基质),成佛;另一方面对《法华经》中的所有众生成佛的说法作了系统的论证。这一时期的大乘佛教经典的共同特点是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心性问题作了比较深入和集中的论述。  大乘法相唯识学派也叫瑜伽行派,早期学者有弥勒(有人认为此名是假托佛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24555033.html
  • 浅谈佛教对科学研究的理论指导意义

    观点(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生命分为“十道”,即佛道、菩萨道、缘觉道、声闻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牲道、鬼道、地狱道,其区别只在于智慧和觉悟的不同,一切众生成佛)、“慈悲喜舍”的观点(佛教分大乘佛教和...孙悟空“七十二变”等等,而在佛的世界则不足为奇,更可以轻而易举地做到随意组合和改变原子、分子的物理化学结构;此外,“如来佛祖”不仅可以在天空中自在飞行,还以“须臾间”以超光速在宇宙中自由穿梭,不需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0555616.html
  • 佛性与空性

    的哲学架构和修行次第,后期的如来藏思想和密教则有圆顿、玄秘、唯心的特色。佛教思想的流变,是契应众生的根机而产生的,只有契理契机的表述差异,而不是高下或真伪的问题。  佛性与成佛的可能性  为什么要说佛性呢?依中观的说法,一切法从缘起,只要因缘具足,觉行圆满,任何众生成佛,所以一切众生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众生希冀佛果的殊胜圆满,却又不耐三大阿僧祗劫的久远修行,遂有圆顿法门应运而生,说“众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30357463.html
  • 南宗禅与佛教畸变

    经典,只是要求信众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心中有佛即可,既没有面壁、打坐之类的必要,研习佛经反复论辩更是丝毫没有用处。人人成佛,要成佛就要自己顿悟,只要有合适的机缘巧合,任何人一下子都可以明白最终的真理。...无知的懵懂大众为了求个儿子、粮食丰收,甚至是为了升官发财这样的不良动机而笃信佛教,毕竟是人人成佛嘛,我只要烧三炷香,什么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太上老君耶稣基督关帝爷爷悟空孙大圣土地老儿都会保佑我的,我想要...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05958559.html
  • 宽容起源与宗教关系考

    胜过神权,从而建立一个更合理的更公正的更平等的社会。于是,一个缺乏神圣感的时代终于降临了。佛教认为“人人有佛性”、“草木成佛”,儒教认为“人皆为舜尧”、“满衔都是圣人”,然而,“神道设教”被斥...。在他雕刻于岩石上的许多诰文中,有一则原文至今尚存,其中大帝宣称:“不可只尊敬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应如理尊重他教,这样做,不但帮助自己宗教的成长,而且也对别的宗教尽了义务。反过来做;则不但...

    牧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45159437.html